什么叫做“照相记忆”?如何训练出来?




在学习乃至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:记忆好,才能大量吸取古往今来的知识,提高学习能力,处理好日常琐事;好的记忆力对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有利的。

有名的大学问家、发明家,小时候往往是乡邻口中的“神童”,他们通常都能“过目不忘”。正是因为小时候无意识中开发了超凡的记忆力,也就是“照相记忆”。他们不需要在记忆上花费大把大把的精力,有更多的时间利用存储的大量记忆进行发明创造和开拓。

但并不是只有“神童”才能拥有照相记忆,即使那些在学习上记忆不好的孩子,也天生具有照相记忆。

这是怎么回事呢!!!?

让我们简单来了解下照相记忆。




记忆分为【左脑记忆】和【右脑记忆】

接下来,跟随小编一同来先了解下左脑记忆能力。

左脑记忆“先理解后记忆”,记住慢,遗忘快,更适合记忆的消化、吸收。当我们的理解能力还没达到时,如果完全依靠左脑的“先理解后记忆”,可能一辈子也记不住多少。

而右脑的记忆可以使只看到过一次的事物像照片一样印在脑子里。右脑记忆能力可以大量、快速地记忆,且记忆质量很高,一旦记住就很难忘掉。




右脑照相能力现象最常出现在0-6岁儿童身上。大部分的孩子,看见曾经见过的图像的时候,总是会说“我认识”,但无法说出图像的名称。

还有一些孩子靠记形状来识字。时常有报道说,孩子不过3岁,认字千余。这正是孩子使用右脑照相记忆的表现,他们记住的只是这些字的形状,将形状刻在了脑海中。




从6岁开始,儿童的图像能力逐渐下降,但直到12岁,这种能力仍然可以比较容易地在儿童身上出现,12岁以后就越来越难。也就是说,到小学5年级的时候,孩子的左脑能力,比如语言能力、逻辑能力突飞猛进,但同时,右脑的图像辨识、回忆能力减弱。 这其中有“能力递减”的法则在起作用,即离出生日期越近,人类的某种能力得以表现的可能性越大;离出生期越远,这种可能性就越小。

另外,不注重右脑合理开发的学校教育,会导致右脑照记忆能力越来越弱。幼儿时期的奇特想象力、创造力也渐渐消失,以前是“天才”的孩子也不再“天才”。





照相记忆训练是记忆能力最快速有效的训练方法。

通过右脑的图像记忆功能,以及右脑海马组织瞬间捕捉信息的功能,将所有看到的信息转化为图像,就像照相机拍照一样摄入大脑定格为一张图像,并且能够根据需要重新整合信息。

童教HSP课程体系中照相记忆如何训练?

童教教育的照相记忆的训练体系,运用右脑图像处理能力,让孩子把所见所闻用图像记忆下来,将大段的文字、信息或图片,转换成图像摄入脑海,并用图像把信息原样重现出来的能力。就像照相机一样,把内容在大脑中定格成一幅幅图案,长期保存在大脑里,这种能力能帮助我们快速、大量、整体的摄入信息,待到需要时,随时提取、重现这些信息,并能根据需要重新整合信息,大大提高了孩子的记忆水平。孩子到了初中、高中,海量的信息和资料需要记忆、存储和大量的背诵,如果拥有了超强的照相记忆力,学习任何科目就轻而易举了。


照相记忆训练方法








1、为什么我训练黄卡这么久都还是看不到原色呢?

答:这个更多是训练量不够和训练时间过于分散导致。另外,训练时可以稍加暗示(比如反复用语言暗示自己前方有一个蓝点)以及尽量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。

2、黄卡是看出来的还是想象出来的?

答:黄卡练习到一定程度是可以看出来的,如果不能做到直接看出来,需要进行想象引导。当然,看不到也不会有任何不良的影响,把这个过程当做是对我们自己专注力训练和想象力训练的一个帮助。

3、曼陀罗是怎么训练的?

答:不用按书上的方法做填色,其实看一眼曼陀罗图片再闭眼后能够产生全现心象就OK了,不过前提是你的视野首先得练好,不然你会发现怎么也产生不了完整的清晰心象。

4、3D图是怎么训练的?

答:3D图采用平行法来看,就是通过增大左右眼的瞳孔之间的距离,也就是瞳距来实现的,关键点是尽量让焦点发散,而不要集中到一点上,如果长时间训练后还无法看出来,可以考虑先放一放,因为往后当你做HSP训练的时双眼自然就会处于这种开放式聚焦的状态下,当然这跟3D眼还是有点区别,但那也只是眼肌调节的幅度上的不同而已,3D眼对眼肌调节的幅度更大一些所以长时间训练会觉得眼睛很累。

5、照相记忆的效果到底如何?

答:照相记忆就是与照相机一样,快速对所见物品进行特征记录。这个就是观察训练,短时的观察训练。照相记忆的训练重点,前期主要是集中于观察能力、组块能力的训练,后期如果真正的照相记忆能力出来了,训练的方向又会有所不同。

最重要的一点:照相记忆的遗忘率实在非常低。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