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把“精读”写进了教育大纲,这有引导学生Close Reading的四个方法!

在最新的美国共同教育大纲(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)要求下,基础教育阶段,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,每个孩子都要学习如何精读。大致来讲,就是要求孩子阅读的时候,要学会问问题,要研究文字和语言,要搞明白故事结构和逻辑,要能分析人物,等等 ...


精读是区别与泛读而言的概念,在英文里叫 Close Reading;简单来说,就是把一篇文章(或一本书)读懂、读透,明白它说了什么,怎么说的,内在含义是什么。


简单来说,孩子精读一本书的时候,会多次阅读,故事情节以外还会注重文字、语言和表达,能带着问题去读,而且能发现文字后的深层含义。


相比之下,泛读一本书的时候,常常是读一遍就完,阅读时思想不够集中,只看文字的表面意思,理解深度不够。


5.jpg


精读的目的主要还是希望孩子阅读不要囫囵吞枣,而是有方法、有目的地从阅读中获取知识,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。


6.jpg


那么,平时学生阅读时,我们该怎样引导他们对一些优秀书籍进行精读呢?


7.jpg

Read and Re-read

好书读三遍


第一遍: cold read,先把内容基本读下来。小学阅读课老师说,读第一遍 cold read,学生要做的是大致读下来,读的时候要学会勤快地用笔和小贴纸做标注;那些不认识的词、拗口的句子,可以圈一下,跳过去,第二遍再来仔细看。


第二遍: warm read,读得仔细一些,加深理解。然后开始读第二遍 warm read,这遍学生已经对文章大致内容有所了解,这时候加强对文章的分析和思考,并重点解决上一遍阅读“遗留”下来的难点、问题。


第三遍:hot read,透彻地理解内容,有总结,有分析,有提炼。到了第三遍,hot read,对学生的要求是要能对文章进行全面的整合和分析;这个阶段,学生对内容的把握能做到全面、准确、深刻,而且能把这些总结和分析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,比如 Reading Response


8.jpg



微信图片_20180117004116.jpg

Annotation & Think Marks

做注释、做笔记


要精读的书最好还是自己买回来,因为在上面涂涂画画是不可避免的。什么时候让孩子做注释、做笔记?那要看孩子,不过可以引导他去对一些难点、重点、疑问多加注意。


这是一个中学生读《傲慢与偏见》时做的注释,各种 highlight,sticker,读得很认真——


9.jpg


当然,可以玩得更 high 一些 ... 这张图下面是读了一篇关于蜜蜂的文章总结,上面用冰淇淋图又把 main idea 和 key detail 做了提炼。


10.jpg


比如,精读里经常要求做人物分析——


11.jpg


微信图片_20180117004122.jpg

Sort Text Structures

注意逻辑结构


理清文章的叙述、论证结构也是精读的一大“任务”。


国外老师在阅读课上,经常会引导孩子去发现文章或书中最常见的这四种逻辑结构:


  • Cause and effect 因果关系

  • Problem and solution 问题和解决

  • Compare and contrast 比较和对比

  • Chronological order 时间顺序


下面这张是国外三年级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的分析文章的要点图(anchor chart)——


12.jpg


老师还会提醒学生特别注意文章中的一些“信号”词(signal words),帮助发现内容之间的逻辑。


13.jpg


实际精读过程中,可以引导孩子用一些简单的图来分析和理解这些逻辑关系。


比如,因果关系,可以这么表现:


14.jpg



微信图片_20180117004128.jpg

Ask Text-based Questions

学会思考和问问题


精读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让孩子能根据文章内容提问题、想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

精读读三遍,可以引导孩子问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的问题:


  • 第一遍:主要根据故事情节问问题,比如有关 when, where, who, what, how 这些基于事实的问题。


  • 第二遍:根据对文章facts的梳理,提出一些带有分析性质的问题,比如文章观点、文章结构、语言特色、文本类型等等。


  • 第三遍:开始往上走,根据文章的深层含义,提出一些引申性的问题,比如推断、主题、和自己过往经历和生活的关系等等。


15.jpg


这种提问或思考方式从低幼小朋友就可以开始“操练”,比如,读到下面这个 non-fiction 小短篇 -  青蛙和蟾蜍有什么区别?就可以引导小朋友边读边考虑最基本的“精读”问题:这篇文章说了什么?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?他是怎么说的? ...


16.jpg

*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



分享